
圖片掃描剪輯自文建會出版的《陳夏生的中國結》第29頁
這是陳夏生晚期最得意的〔立體中國結〕創作,也是前一篇文章說的,她為什麼排擠人家立體創作是編織的原因,這和她至今不承認譚蓬竹的寶結是基本結一樣的道理,因為只有她這個自封〔中國結第一人〕才可以創造和創新,諸位看倌可以看看,30多年了,她承認了哪個人的創造和創新?
在這裡要不厚道的提到名攝影家莊靈先生,這誰讓他是老公又是攝影藝術家?他的老婆竟然沒有視覺藝術的基礎觀念。不可否認人有雙眼,足以構成對物體的立體視覺感受,但人眼看到的影像必須送到大腦去理解,因此視覺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理現象,也會因為視覺的最終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視覺行為,以及配套的腦部運作分析。
例如在一個空間搜索一個不知道存在位置的物體,首先就會在腦部呈現要搜索物體的模糊三維形狀和顏色,以及判斷可能存在的位置角度,命令全身配合資料搜尋,把視覺的信號一一送進大腦比較,這個比較動作還包含三維的旋轉。但在看一個已知位置的東西,就是一種二維平面的搜索,在大腦是不先有這個物體的成像,而是把視覺的精確影像送進大腦做細部精細分析,到底這是什麼?是什麼條件構成的?
中國結在科學定義上的確是立體的,但它是固定在已知位置上被看(欣賞)的物體,任何人在看的時候,每一個視覺片段時間的視覺信號都是平面精細的,我們也無法同時精細看出整體三維的結構,況且藝術欣賞不是科學分析,不需要同時欣賞整個立體的結構,而是由片段的平面在腦部組合模糊的立體成像。
另一個問題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身體姿態,去欣賞一個中國結?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或者都會繞著中國結打轉,伸脖子扭腦袋去看中國結?難道說一個編結者,在設計結飾當時,就存心設計一個讓人家齜牙咧嘴去看她的作品?把主體結飾水平翻轉90°組合,而吹擂把中國結立體化。常態下若不是把結掛得極低,讓觀賞者俯視欣賞,就必須讓觀賞者躺著頂視。我不懂為什麼她完全不懂視覺藝術?她怎能編出離譜的結飾誤導後學末進?
一樣是立體的花貓,但欣賞的層次不同,花貓只是用立體表現襯托出貓的美,雖然是立體,卻是純平面欣賞。翻轉90度結飾的立體層次,非但不能襯托結的美,反而破壞視覺的平面層次感,讓人看到雜亂的構圖,藝術創作的基礎在於視覺構圖,如果不能掌握基本視覺感受,一昧的求新穎,就是焚琴煮鶴的噱頭。
這是一個不懂視覺藝術的人創造的無聊結飾,她只想表現自己的結藝不凡,表現自己獨特的創意,再讓一堆更白癡的編結者去模仿,完全是用一廂情願的想法去蹧蹋中國結。加了一大堆味精的菜,不但不是好菜,反而是傷身的毒藥,中國結味精也一樣,就是不懂料理中國結,才會加上這些有毒的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