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中國時報
我見我思-不沾鍋的境界與虛實
* 2010-12-14 * 中國時報 * 【張景為】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沾鍋,這三個字就如影隨形地跟著馬總統。按不沾鍋的字面看,原本是中性的;馬總統自己不也解釋過,凡是惡劣的、非法的、不合體制的壞 鍋,他絕對不沾。但曾幾何時,很不幸的,如今當許多人提到馬總統不沾鍋的個性與風格時,幾乎都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綠營自然是大加抨擊,連藍軍都會搖頭嘆 息,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憾。
馬總統應該會委屈地認為這是積非成是,但這的確已成為他負面的烙印。前天他到澎湖視察,在與媒體餐敘時所說的話,再一次體現了外界觀感與馬自己認知上的 盲點,乃至爭議。首先,對於連勝文遭槍擊案,馬總統說,因為兇手與槍枝都已找到,因此他對破案有信心,對案情他是保持距離,「我問都不問了」。
馬總統的信心或許其來有自,也有安定人心的用意,但是他對案情強調的「保持距離」,與目前案情衍生的亂象與遲滯的進度,乃至社會人心的浮躁焦慮,顯然也 有很大的距離。正因為連案的情況和三一九槍擊案完全不同,卻也搞到如今的真相難明,流言紛擾;偵辦方向從原先的將大(政治)壓小(治安),變成由小變大, 再變成大小糾纏,等到不知何時案子破了,信心還能變成信任嗎?
馬總統又說,對於司法案件,他從擔任法務部長以來的態度都一樣,「就是要躲得遠遠的」,對於司法個案,「即便有時候知道是不對的,都不能說」。這番話說得理直氣壯,完全符合馬總統一貫的理念,但聽在社會大眾耳裡,恐怕是怎一個怪字了得!
馬總統強調的當然是司法個案,但即使明知是錯的也不能說,甚至是沒辦法,這套說法或邏輯,倒真是不沾鍋哲學的最高境界,非有極高的法律與語意學素養者,恐難參透箇中三昧。 這就讓我想起前幾天我受邀的一場餐會,主人與賓客中有些是馬的同學好友,席中不免談到馬的連任挑戰,當談到馬最常說的就是尊重體制時,有人脫口而出,與扁 朝之踰越體制,濫權玩法相比,回歸體制務本固然甚好,但「若體制本身也出了問題」,又當如何?而以連案偵辦之亂、司法改革之遲緩且盡喪民心,難道不是體制 鬆散、專業治理出了問題?除了保持距離、消極以對,難道別無它途?
馬總統甚喜引用儒家學說,展現的是垂拱而治,己身先正的風格,對照扁朝時的某些亂象,固然頗有正本清源之範,但卻未能兼善天下。民進黨八年執政下來,在 文官任用上留下若干違背體制、乖逆風氣與扭曲法規的問題,導致今日出現不少上令不能下行、政策與執行出現斷層落差的現象;何況今日並非承平安樂時代,民心 望治甚殷,尊重體制可矣,但國家領導者除了為民表率,更必須以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不計毀譽,針對體制大刀闊斧強力改革,如果徒託體制自行,對於賦予大權的 民選總統,必然會出現「選你何用」的質疑。
國家元首所為何事?提供願景、激勵人心、明辨是非、導正風氣…皆是也,馬總統亦庶幾近之。但即使他再如何廉潔勤奮,唯獨在如何破除不沾鍋的魔咒上,始終困窘於民意的期待。如果不能先導正、改革體制,加上用人確實得法,又怎能奢談一切尊重體制?這不僅是馬總統邁向二○一二極大的路障,更考驗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與決心。
=====================================
最近我一直罵豬頭狗官,也在書裡批評馬英九和吳敦義,藍營的編結者,一直告誡我,我回應她︰我是比你還要深藍的正藍軍,如果我都罵馬英九,你應該知道我有 多心痛。這一篇轉載可以看出來,藍營不是我一個人罵,也不是一小撮人在罵,而是罵聲遍野,包括作者張景為先生都是正藍軍,如果馬英九不改,相信正藍軍很多 都和我家一樣,5票都是睡覺打屁票,我們省下時間睡覺和打屁﹗
其實馬英九不只是不沾鍋的特質,他還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士大夫心態,看看他身邊用的人,不但個個碩博士和教授,留洋雙學位的比比皆是,我們看看現任文建會主委的個人資料︰
盛治仁
學歷
* 美國西北大學 政治學博士
* 美國西北大學 社會科學數學方法論碩士
*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系學士
經歷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9.11.16 ~ 迄今 )
*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2009.11 ~ 迄今)
* 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籌備委員會基金會總執行長 (2007.08 ~ 2009.10)
*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主任委員 (2007.02 ~ 2009.07)
*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05.08 ~ 2009.11)
再看看他上任第一個委任的文建會主委︰
第十一任主委黃碧瑞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學士
經歷︰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第十一任主任委員 ( 2008.5.20 ~ 2009.11.15)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校長
*國立暨南大學人文學院 院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司長
*國立暨南大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暨外文系主任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兩廳院) 副主任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榮譽研究員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系副教授、主任
我們回過頭看看狗扁委任,後來砍掉中國結全部經費的文建會主委︰
第六任主委陳郁秀
學歷:
*法國國立巴黎音樂學院 鋼琴科畢業
*法國國立巴黎音樂學院 室內樂科畢業
經歷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第六任主任委員(2000.5 ~ 2004.5)
*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院長
*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 理事長
* Issues & Studies 英文期刊編輯委員(2004.06 ~ 迄今)
* 「2200觀點」、「探索台灣」、及「解讀年代」節目主持人(2004.04 ~ 2006.03)
* 年代電視台新聞評論員(2004.04 ~ 2005.04)
* TVBS民意調查中心顧問(2002.01 ~ 2004.08)
*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諮詢委員 (2000.11 ~ 2004.08)
-----------------------------------------
人家一個只有音樂學士學位的陳郁秀就敢斷掉推廣中國結20年的根,他委任的兩個雙料碩博士,沒有一個敢恢復中國結的推廣,反而只敢推行臺灣本土傳統藝術,原因何在?還是〔即便有時候知道是不對的,都不能說〕,就是深怕綠軍說馬英九政府傾向中國﹗
在馬英九的意識裡,藝術可以傾向本土和外國,就是不能偏中,也可以為選票做任何事,就是不能讓人家感覺他偏向中國,所以我早知道下再多苦工,絡子最後也是一樣不受重視,我現在做和寫的目的,只是盡力記錄我可以記錄的絡子近代史,寫下相關每一個人對絡子的功和過。
我見我思-不沾鍋的境界與虛實
* 2010-12-14 * 中國時報 * 【張景為】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沾鍋,這三個字就如影隨形地跟著馬總統。按不沾鍋的字面看,原本是中性的;馬總統自己不也解釋過,凡是惡劣的、非法的、不合體制的壞 鍋,他絕對不沾。但曾幾何時,很不幸的,如今當許多人提到馬總統不沾鍋的個性與風格時,幾乎都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綠營自然是大加抨擊,連藍軍都會搖頭嘆 息,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憾。
馬總統應該會委屈地認為這是積非成是,但這的確已成為他負面的烙印。前天他到澎湖視察,在與媒體餐敘時所說的話,再一次體現了外界觀感與馬自己認知上的 盲點,乃至爭議。首先,對於連勝文遭槍擊案,馬總統說,因為兇手與槍枝都已找到,因此他對破案有信心,對案情他是保持距離,「我問都不問了」。
馬總統的信心或許其來有自,也有安定人心的用意,但是他對案情強調的「保持距離」,與目前案情衍生的亂象與遲滯的進度,乃至社會人心的浮躁焦慮,顯然也 有很大的距離。正因為連案的情況和三一九槍擊案完全不同,卻也搞到如今的真相難明,流言紛擾;偵辦方向從原先的將大(政治)壓小(治安),變成由小變大, 再變成大小糾纏,等到不知何時案子破了,信心還能變成信任嗎?
馬總統又說,對於司法案件,他從擔任法務部長以來的態度都一樣,「就是要躲得遠遠的」,對於司法個案,「即便有時候知道是不對的,都不能說」。這番話說得理直氣壯,完全符合馬總統一貫的理念,但聽在社會大眾耳裡,恐怕是怎一個怪字了得!
馬總統強調的當然是司法個案,但即使明知是錯的也不能說,甚至是沒辦法,這套說法或邏輯,倒真是不沾鍋哲學的最高境界,非有極高的法律與語意學素養者,恐難參透箇中三昧。 這就讓我想起前幾天我受邀的一場餐會,主人與賓客中有些是馬的同學好友,席中不免談到馬的連任挑戰,當談到馬最常說的就是尊重體制時,有人脫口而出,與扁 朝之踰越體制,濫權玩法相比,回歸體制務本固然甚好,但「若體制本身也出了問題」,又當如何?而以連案偵辦之亂、司法改革之遲緩且盡喪民心,難道不是體制 鬆散、專業治理出了問題?除了保持距離、消極以對,難道別無它途?
馬總統甚喜引用儒家學說,展現的是垂拱而治,己身先正的風格,對照扁朝時的某些亂象,固然頗有正本清源之範,但卻未能兼善天下。民進黨八年執政下來,在 文官任用上留下若干違背體制、乖逆風氣與扭曲法規的問題,導致今日出現不少上令不能下行、政策與執行出現斷層落差的現象;何況今日並非承平安樂時代,民心 望治甚殷,尊重體制可矣,但國家領導者除了為民表率,更必須以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不計毀譽,針對體制大刀闊斧強力改革,如果徒託體制自行,對於賦予大權的 民選總統,必然會出現「選你何用」的質疑。
國家元首所為何事?提供願景、激勵人心、明辨是非、導正風氣…皆是也,馬總統亦庶幾近之。但即使他再如何廉潔勤奮,唯獨在如何破除不沾鍋的魔咒上,始終困窘於民意的期待。如果不能先導正、改革體制,加上用人確實得法,又怎能奢談一切尊重體制?這不僅是馬總統邁向二○一二極大的路障,更考驗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與決心。
=====================================
最近我一直罵豬頭狗官,也在書裡批評馬英九和吳敦義,藍營的編結者,一直告誡我,我回應她︰我是比你還要深藍的正藍軍,如果我都罵馬英九,你應該知道我有 多心痛。這一篇轉載可以看出來,藍營不是我一個人罵,也不是一小撮人在罵,而是罵聲遍野,包括作者張景為先生都是正藍軍,如果馬英九不改,相信正藍軍很多 都和我家一樣,5票都是睡覺打屁票,我們省下時間睡覺和打屁﹗
其實馬英九不只是不沾鍋的特質,他還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士大夫心態,看看他身邊用的人,不但個個碩博士和教授,留洋雙學位的比比皆是,我們看看現任文建會主委的個人資料︰
盛治仁
學歷
* 美國西北大學 政治學博士
* 美國西北大學 社會科學數學方法論碩士
*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系學士
經歷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9.11.16 ~ 迄今 )
*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2009.11 ~ 迄今)
* 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籌備委員會基金會總執行長 (2007.08 ~ 2009.10)
*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主任委員 (2007.02 ~ 2009.07)
*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05.08 ~ 2009.11)
再看看他上任第一個委任的文建會主委︰
第十一任主委黃碧瑞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學士
經歷︰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第十一任主任委員 ( 2008.5.20 ~ 2009.11.15)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校長
*國立暨南大學人文學院 院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司長
*國立暨南大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暨外文系主任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兩廳院) 副主任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榮譽研究員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系副教授、主任
我們回過頭看看狗扁委任,後來砍掉中國結全部經費的文建會主委︰
第六任主委陳郁秀
學歷:
*法國國立巴黎音樂學院 鋼琴科畢業
*法國國立巴黎音樂學院 室內樂科畢業
經歷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第六任主任委員(2000.5 ~ 2004.5)
*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院長
*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 理事長
* Issues & Studies 英文期刊編輯委員(2004.06 ~ 迄今)
* 「2200觀點」、「探索台灣」、及「解讀年代」節目主持人(2004.04 ~ 2006.03)
* 年代電視台新聞評論員(2004.04 ~ 2005.04)
* TVBS民意調查中心顧問(2002.01 ~ 2004.08)
*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諮詢委員 (2000.11 ~ 2004.08)
-----------------------------------------
人家一個只有音樂學士學位的陳郁秀就敢斷掉推廣中國結20年的根,他委任的兩個雙料碩博士,沒有一個敢恢復中國結的推廣,反而只敢推行臺灣本土傳統藝術,原因何在?還是〔即便有時候知道是不對的,都不能說〕,就是深怕綠軍說馬英九政府傾向中國﹗
在馬英九的意識裡,藝術可以傾向本土和外國,就是不能偏中,也可以為選票做任何事,就是不能讓人家感覺他偏向中國,所以我早知道下再多苦工,絡子最後也是一樣不受重視,我現在做和寫的目的,只是盡力記錄我可以記錄的絡子近代史,寫下相關每一個人對絡子的功和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