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中國時報

《暴走老人》作者/藤原智美 出版/時報出版

《新書簡介》

「暴走老人」:無視常規、失控踰矩的老人。

大約一百多年前,電影問世;五十多年前,電視逐漸流行;而近十多年來,電腦、網路、手機已成為平常的個人隨身產品,媒體與通訊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其他各類科技也日新月異,這些進步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類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感受,以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在現在的社會,年輕人要跟上時代,都得花上不少力氣吸收資訊和學習;而對這個時代的老人而言,身處於資訊快速的社會中,無法接受、跟上或適應時代的變化,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這是老年人在現今社會生活上的一種困難及挑戰。

人們以往對老人的印象,通常會認為老人是有經驗、有智慧、行事謹慎、生活安靜的族群,但在現今社會,我們越來越容易遇到行為失控的老人。小則易為小事暴怒,大則犯下社會案件。

本 書為日本紀實小說家、芥川獎得主藤原智美,長期寫作有關「家」與「家人」的紀實小說後所發展出的作品。他觀察到日本社會的老人失控暴走行為越來越多,由此 而衍生的社會事件也日漸頻繁,於是試圖以過往採訪過程中拾得的幾篇短文、新聞記事,以及他的親身經歷當作素材,來分析老人暴走的原因,以及現代老人所感受 到的焦慮來源。

書中寫到的老年人及對於這世界的「定見」都是以作者本身的「我」作為出發點,主題雖是「暴走的老人們」,但作者並非想要批評老人,而是想緊跟著失控的現狀,找出當前社會人際關係基礎上正在發生的變化。

《內容摘錄》

無處可去的消費者

老人引發新聞事件的案例現在已經不稀奇。在這其中有一起事件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事件中使用的兇器未免太過新潮了。

揮舞電鋸威脅 警告不准看白書惹惱七十歲老翁

茨城縣警局於6日以暴力脅迫妨礙業務的罪名,逮捕了該縣坂東市貓實的無業男子松崎安正(70歲)。該名現行犯站在便利商店內看白書遭到店員制止,因而發飆,揮舞電鋸威脅該店男性經理(44歲)。

調 查後發現嫌犯松崎於5日下午2點5分左右在該市神田山的「7-11岩井神田山分店」站在店內閱讀架上刊物達3個小時之久,因而遭店經理警告。於是他從搭乘 前來的小卡車上拿出電鋸,打開開關擺在店外,並疑似在店內怒吼威脅要「把你大洩八塊」。店經理打110報警,最後嫌犯遭趕來的警方收押。

嫌犯松崎平常就經常長時間站在店內看白書,並屢次遭到警告。

說 起十多年前的雜貨店或食品材料行,客人與老闆大多熟識,經常聊聊八卦或閒話家常。這些地方不只是買賣東西的地方,也是能夠隨意說說日常生活的空間。正如同 「床屋談義」(注:在理髮廳評論時事)一詞所表示的,城鎮裡的店舖都是交流的場所。在我還小的時候,這類景象仍是理所當然。然而當超市進入城鎮,所有人都 必須在收銀台前面付款的模式固定之後,那些能夠感受到人情溫暖的店舖急速少有人上門。

電鋸事件的老人或許是誤解了便利商店這個場所。

我們也可這樣想:他幾乎每天都會到店裡報到。但他並不是去買東西。外表看似難以親近的老人,店長卻懂得應付,總是輕鬆開口打招呼,並隔著櫃台聊天。對於老人冗長的發言,店長的臉上也沒有一絲不耐煩……。但是,這在現代社會來說只是虛構的幻象罷了。

如果便利商店真是像過去那些店舖一樣的場所,人與人能夠毫無顧忌地交流,就不會今天的電鋸事件了。

7-11在東京江東區開設第一家店面是在一九七四年。原本以市中心為主要據點的便利商店,一眨眼已經遍及全國,現在連農村地區也能看見。

有 一陣子的公寓大樓廣告中,經常會把「鄰近便利商店」列為優良條件之一。再加上對於年輕族群來說,便利商店不只能夠解決「食」的問題,也成了連結街道與自己 的基準點。那裡不但能夠買東西,也符合了空間上的「根據地」條件。社會上甚至出現「便利商店中毒者」,即使沒有特別需要採購的物品,只要一天沒去一次便利 商店,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

夜晚的便利商店可謂是街上的綠洲。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店舖潛藏著吸引人靠近的力量,就像飛蛾撲火。

三 更半夜的街道上燈光閃耀的便利商店猶如美國現代寫實派畫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描繪的《夜鷹》(Nighthawks,1942年,現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隔著玻璃,可看見客人坐在深夜小餐館 的吧台前。那兒一瞬間在了無人煙的寂寥街道上交織出暖意。但是仔細一瞧,坐在吧台前男人的背影,投射著孤獨的影子──。這部作品冷靜表現出現代都市生活的 一面。

現代的便利商店或許正如同那個深夜小餐館。人們聚集過來不是因為商品魅 力,而是空間本身的吸引力。同樣情況也可在大型購物中心等地方看到。這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但是,便利商店感覺不到奢華。就像《夜鷹》的小餐館一樣,只 要一進門,孤獨的消費者與店員之間的冰冷空氣就會飄散在明亮的日光燈照明底下。
===================================
或許我就是經歷過以前淳樸雜貨店時代的即將老人,看了簡介,真的感受很深。小時後我是個小長工,家裡的小雜事幾乎都是我包辦的,上雜貨店買東西,家中臨時要肉,上肉攤買肉也都是我的事。

想想蠻溫馨的,當年買東西不要現金,每年就是三節結帳(春節、端午、中秋),那時社會單純、人際諧和,很少賴帳不還的。所以一直養成我先給貨,後付款的習慣,也因為這樣,部份人就賴帳。張慶玲~﹗錢還來~﹗今生不還來生還﹗

人 相處不只是誠信,更重要的是關懷,28年前和朋友合夥開臺北博愛路開委託行(進口貨商店),任何一個人上門,我一定迎上前,問需要什麼?有什麼問題?說隨 便看看的人,我就說有什麼需要就叫我,不給客人任何壓力。但另兩個合夥人經常說︰這個人不會買,別理她﹗我告訴他們說︰不可以這樣對待客人,她今天不買, 不代表以後不買,她沒錢買,不代表不會介紹親友買,如果你的態度冷淡,甚至不屑,人家絕對不買。

事實上,現在社會的問題,不單純像書裡介紹的店長對白看書的人不滿,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我們帶著什麼態度到人家店裡(論壇或部落格)去看東西?如果你只是一個偶爾的過客,而你也沒有發現有什麼值得你看的東西,你可以拍屁股走人,不必留下任何身影和懷念。

但 如果你是經常來,這代表這裡有值得你一再來的理由,而這個理由是人家胼手胝足經營來的,是否也該適度的表現一下?不一定要讚美或者感謝,也可以是善意批評 和建議,天天匆匆而來,然後漠然而去,讓一個(縮影的)社會缺乏了良性的互動,也讓提供者少了調整的動機和動力,這樣的惡性循環,終究會造成社會的暴力問 題。

龍結四海絡子論壇沒有藏私,學問是問出來的,設下閱覽限制,除了是減少論壇的流量負載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習者不閉門造車的循序學習,也同時誘導學習者和他人互動的溝通。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因為沒有開放無藏無私的心胸,不可能編出好的絡子,當然也不會有千里目的提升。

13年了,如果不是一個中國人的使命感,龍結四海早就關張,想要關張的原因就是網友的冷漠和漠然,是文革的嚴重後遺症,一則擔心給利用的自私,二則不想惹禍上身的自保,所以表現出文革後中國人最卑劣的本性 - 極盡貪得無厭的吃免費午餐。

再 熱的人心都有可能涼掉的,龍結四海不但提供了免費的學習,更提供免費的好材料學習,龍結四海不只是提供絡子的學問,可以說龍結四海是提供包山包海的問題解 答和協助,只要你開口,合情合理範圍,龍結四海都會盡力去做,但想想自己表現了什麼樣的態度?這樣的冷漠和漠然,你自己認為編出的絡子能看嗎?

大陸網友的冷漠,讓我真的很心涼,一星期一個文字帖,二星期一個作品帖,如果你都做不到,真的,你別編絡子了,因為你們根本不是塊料﹗你們連基本的靈性都沒有﹗請回顧這帖︰

[應該慚愧] 我們的私慾讓我們不如畜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的頭像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