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幅畫是描繪《漢書》〈爰盎傳〉記載的故事︰



話說漢文帝(公元前 202~157)駕臨「上林苑」,當時皇后和慎夫人也陪著皇帝一起來到。因為皇帝寵愛慎夫人,所以在宮裡皇后和慎夫人都是平起平坐的位置。

但當時爰盎引導慎夫人坐於次要的座位,慎夫人很生氣不肯就座,皇帝也很不高興。爰盎立刻上前解釋說:「臣聽說尊卑有序,上下才能和睦。現在陛下立了皇后,慎夫人是妾位。妾和主人怎可坐在同等的座位?現在陛下袒護著慎夫人,卻正是害了她,陛下難道忘了戚夫人的事嗎?」

皇帝想到這點立刻接受袁盎的諫言,並且向慎夫人解釋,慎夫人也終於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賞賜黃金五十斤給爰盎。戚夫人是漢高祖的寵妾,因為呂后的忌妒,借故殺死戚夫人。這一類的畫在我國稱做「鑑戒畫」,畫的是一些歷史上有道德規範的故事,掛在皇宮裏,讓皇帝引為殷鑑,在言行上不要偏差。

畫中坐中間的是漢文帝,畫的下方,彎腰鞠躬,雙手持笏,向皇帝說話的是爰盎。站立於皇帝右邊,眼睛正註視著爰盎的該是慎夫人。宮女和衛士,分別圍繞在旁邊。這是一幅精的工筆畫,人物的描繪,意到每個細節,做為背景的花園樹木、石頭、雙鶴,也都畫得精緻。以朱砂紅和石青為主的衣服色彩,也搭配得非常典雅。上林苑是漢朝皇帝的花園,畫家在主體人物群的背後,透過樹林,又有雙鶴優遊,再加上反「Z」行的圍牆,以及迷漫的霧氣,使畫面的深度更顯強烈。

爰盎後腰掛的是綬帶,上面有一個絡子,這是後來沈從文教授說的〔綬帶結〕,事實上綬帶上的絡子,不是一根布條編出來,按照結構應該是〔束套〕,不過現在應該很難考證,詳細論述在絡子叢書第二冊第七章有推證解釋。

到了隋唐,〔綬〕(漢朝只稱綬,不叫綬帶)的官制給破壞了,也就沒有章法,這個章法包括官階的長短、寬窄、疏密、顏色和配件,所以後期的隋唐宋各朝使用的綬帶,都是窄絲條,或者繩索製成,與漢朝的綬明顯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的頭像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中華傳統徒手絡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